找到相关内容16508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为之大振。。废湖为田是否明智之举,宋代即颇多争议,姑且不论。然以道楷禅师之擘划,将芙蓉湖决水为田,得良田数千顷,使邻近之乡人亦能耕田于湖,同时为了表示感激,遂将田舍入禅院,当时到底有多少田被舍入不得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慈善|宋代寺院|公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14393289.html
  • 熊十力对朱、王《大学》“格物致知”诠释的整合

    孟子、王阳明亦谓之‘良知’。”[11]又言:“夫致知之知,即是良知,即是本体,亦即前云正心之心。”[12]但有一点还需要进一步说明,熊先生虽然借用了王阳明的良知来表示其本体,但其所谓良知与王阳明所谓良知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693581.html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同时为了表示感激,遂将田舍入禅院,当时到底有多少田被舍入不得而知。因为保寿禅院在这次废湖为田的行动中是最积极的,此次开垦所得湖田应该不少,可惜数据不全无法详究。   其次鄱阳中番城有澹浦湖,湖与陆地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70093595.html
  • 大中五年敦煌高僧悟真的奉使入奏及其对长安佛寺的巡礼

    竺法兰和凿空西域的张骞“还似法兰趋上国,仍论博望献新图。”有孚赞悟真“词华推耀颖,经论许纵横。”可道除赞悟真外,还表示了对将西返的悟真的依依惜别之情:“翩翩一鹤冲天阙,历历双眸饮帝风。却到敦煌传圣道,常思...

    杨宝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2.html
  • 汉唐之际政教关系演进中的长安佛教

    在僧尼之前。”长安僧人纷纷表示反对,智实上《论道士处僧尼前表》因犯忌讳,流放岭南而死;法琳以攻击老子,犯了“讪毁皇宗”之罪,被流放西蜀,于道中卒。太宗虽然抑佛,但并不采取废佛的过激政策,作为一名成熟的...

    任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393685.html
  •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

    平等如一的深切关怀,其中慈是把快乐给于众生,悲是拔除众生的苦恼,佛教常称“出家人慈悲为怀”,又倡导“大慈大悲”。表示彻底地拯救人类、超度众生,甚至要慈怀天下,悲悯虫鸟;“智慧”是对一切事、理的是非、邪...

    赵馥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493688.html
  • 试论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初传

    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。   四、中国人对初期华严单行经的回应   1、华严单行经在北方地区引起的回应   华严单行经尽管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传入中国,但早期中国人对这些经典并没有表示出多少兴趣,语言的...

    王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53093951.html
  • 信愿——往生正因

    只能用无量无边阿僧祗来表示。释迦佛当时就对舍利弗说,众生听到净土这样的功德,应当发愿求生极乐世界,因为可以和这么多的诸上善人聚会一处。对这样的佛语,我们也要诚信。虽然这不是我们现量见到的,也不是我们能...,有一天他在念佛时,见到了上师阿弥陀佛,以白毫光照着他的身体,而且垂手表示安慰和接引。这时候,刘遗民就问:“佛能不能给我摸顶并以衣服覆盖我的身体?”说完,上师阿弥陀佛就给他摸顶,又拿袈裟披在他身上。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信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0255593998.html
  • 禅七与禅宗

    没有气了”,就表示这个人的生命已经终结了。“一息不来我是谁”里的“一息”就是指的呼息的“息”,“呼”是吹气,“息”是出气,一呼一息才使生命延续下来,并且才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。呼吸对人如此重要,我们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8.html
  • 意在诗外——虚云峨眉山诗臆释

    34]]所表示的就是一种旷达率性的状态。与虚云诗意更近者,则是杜荀鹤《苦吟》,其最末两句:“始拟归山去,林泉道在兹。”[[35]]虚云所谓“道”,当然是佛教之“道”了。“坐到无疑地,参穷有象天”两句...

    段玉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594085.html